创造力是艺术开花的源泉,艺术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在无形之中激发我们的感知能力。任何知识都是可以查到的,但是感觉是在不断跟艺术的交流过程中才会产生形成。而梵木本身与艺术的对话就是永恒的,其一直致力于使艺术之美,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作为城市文化与生活的体现方式之一,文创园区在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着城市的多面性格。有时是一出先锋剧,用摇滚乐象征当代生命力;有时是一出国际时尚秀或者艺术展览,时尚、艺术、文化、音乐交融在一起;有时回归本原面目,用本土文化塑造内在生命之核。31家文创园区用固定的空间和其中流动的艺术文化,形成了成都清晰且特有的文创脉络。
为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创名城,由成都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起的“成都趣文创”全城推广活动,特别邀请了梵木创艺区,及视觉设计师殷九龙。来讲述创意与文化是如何打破了空间与地域的界限,构架出成都这座文创之城的魅力图景。

对媒体和大众来说,殷九龙不是个新鲜人物,他曝光度高,活跃于各个活动现场,他说话比较直接。从平面设计到陶瓷创作,他的作品广受好评。
关于殷九龙

设计师创作人、视觉艺术家
Artlavie创办人、艺术总监
1997年投身设计领域,二十年间,曾多次参与国内外艺术设计展示与交流活动,负责多个国际文化艺术机构的形象设计。同时,参与了成都几乎所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设计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他的设计已涵盖了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
四溢咖啡香,透明落地窗。他与合伙人开的白纸咖啡,就坐落于梵木创艺区内。纯白方砖的空间里摆放了很多殷九龙的设计作品,其中m²系列盖碗茶杯的风格对应了他对成都文创的想法,“创作本身是由本土文化滋养,有在地性的因素”。

在创作m²系列盖碗茶杯的时候,殷九龙没有去复制过去人们熟知的四川传统盖碗茶,而是将时尚感、年轻化、立体性加入其中。在他看来,盖碗茶和陶瓷本身是很中国化的一件事,将其创新融合变得国际化,是文创所需要的。设计就是改变,就是创作。

作为视觉设计师,殷九龙的设计也经常出现在成都有代表性的文创地标。殷九龙观察到,成都的文创是以传承千年的文化为底蕴,在创意内容上迅速更新,不变的核心美学让成都文创保持了自己的特点。
将工作室设立在“音乐产业+创意设计”双产业链的梵木创艺区,殷九龙得到的不止是物理范畴的工作空间。这里交汇的音乐、电影、动漫、设计等各种年轻文化元素,不定期举办的各类跨界活动,吸引了往来的人群。正如勇于跨界的他和成都文创的发展:打破艺术、设计与生活的界限,从未停止。


“一个好的创作者,应该是热爱文化艺术的,虽然我们有各种的分类,比如说音乐人、艺术家、设计师这样的称谓,但实际上是触类旁通的一件事情。”园区为作为创作者的殷九龙提供的是一种可以去延伸、甚至是达到自由的可能性。


很多第一次接触梵木的人,会惊异于其多元的模式,而这也正满足人们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创意市集、手作体验、街舞比赛、拳击比赛、电子竞技赛事、舞台剧、漫展、发布会... 活动开展时如织的人流及前来拍照打卡或寻觅美食的游客,给这里带来了人气。长长的白昼,他们在草坪逗狗或是在咖啡店门口的绿荫下乘凉。傍晚,吹着风散散步,逛着集市吃着冰淇淋,踏着夕阳的余晖便是一天的结束。这便是在这里的日常。


很多时候,梵木更像是城市生活的另一个映射,是清晨来的早点摊上升起的腾腾白色的蒸汽,又能闻到傍晚晚霞中到处弥漫的树木的气味。比如晚六点的门前水池,兀自流淌,晨光斜射,便有了层层叠叠的光影。光线和玻璃的虚实变幻是如此迷人,照着这个地方。


梵木是独一无二的,它的脉搏里跳动着光影斑驳的老成都气韵,而这里的艺文空间、生活美学店铺和工作室在一众老厂房的更新设计与南国树木间生根发芽,在旧有的血脉里融合出创新的气息。
“红砖带酷,青苔犹绿,这种打破界限的新生本身就充满惊奇的寓意。城市的肌理在更新,是艺术和创意制造了新陈代谢的美与奇迹。”